新增1500万产能!官方大力扶持楼房养猪!规模场或彻底主导养猪业
自楼房猪场这一模式发展起来以后,业内对此是争议不断,甚至有断言称楼房养猪“百害无一利”。但实际来看, 未来这一模式仍是养猪业的主流发展趋势 。
此前笔者分享了一篇文章称官方表示到2030年我国要新建150个年出栏10万头的楼房猪场,本文将主要讨论这些猪场将建在哪些地区、谁来建、对养猪业会有什么影响。
1500万头生猪产能将分布在哪?
(资料图)
大家都知道,我国各地的生猪价格有差异,甚至有些地区最高差额达到了1元/公斤,这是因为我国生猪养殖分为调出区、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,不同地区生猪产能有差异。
《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(2023—2030年)》(以下简称“规划”)中出, 此次建设楼房猪场要优先考虑生猪主产区、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和保供压力较大的地区 ,重点建设省份如下图。
拆解来看,调出区除黑吉辽三省及安徽之外,其余都有提到,主销区省份均包括在内,产销平衡区则没有提到地域辽阔的内蒙、西藏、新疆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等地区。当然,建设还有一些原则,比如 坚持市场主导、自愿申请、因地制宜,还要看土地资源的条件等等 。
从2023上半年全国部分省份的出栏数据可以看出,未来新建楼场产能的省份多数是聚集在本就是出栏大省的区域,可能会呈现出“大省出栏越来越多”的局面。
谁来建这150个楼房猪场?
需要明确的是,楼房猪场是巨额投资下的产物。目前拥有此模式的猪场多为大猪企所有,以下列举一些已经运营的楼房猪场及产能:
以上例子是为了表明参与楼房养猪建设的主体经济实力要够强。在官方允许、资本支持的情况下,未来新增150个楼房猪场的参与主体,大致就是以下两类:
有扩建需求的大猪企。 其实从当下各大猪企的未来布局来看,增产依旧是主流趋势。比如唐人神、傲农生物等此前提到远期的出栏目标是1000万头,在现有体量和生产效率下达不到这一目标的情况下,那新建猪场就是实现这个大目标的方式之一。而猪企在各方面资源上有优势、管理能力较好、抗风险能力强,拿下楼房猪场项目的几率也更大一些。
养殖成绩突出、资金实力强的中等规模场。 近几年在猪周期波动下,全行业都在提倡降本增效,效率、成绩就是猪场生存的关键。只要把握住了这两大优势,那随着官方的脚步建设土地集约型楼房猪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按照这种走势下去,150个楼房猪场建成之后,对养猪业会有怎样的影响?散户还有生产空间吗?
首先,养猪业会向集约化进一步迈进。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,2022年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已经达到了70%。“规划”提出,到2030年我国畜牧养殖规模化率目标是达到83%。可以预见, 未来养猪业将进一步朝着集约化发展,而且在产能与效率的双重助力下,集团猪企市场占比将越来越高。
其次,行业智能化技术水平将大幅提升。 “规划”明确提出,未来要以提升劳动生产率、资源利用率和畜禽生产力为导向,继续大力发展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机械化、智能化养殖。这对于低效低产、落后的养殖场户可不是个好信号。 在生猪产能饱和、行业内卷的情形下,普通散养户必将在转型和转行做出选择,要不就是升级技术,要不就是退场。
整体来看, 到2030年我国养猪业或将彻底以规模猪场为主导,行业格局两极分化。 您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?欢迎大家留言讨论!
关键词: